为什么得物越来越不受欢迎了?

cqtvs繁花 31 06-13 海报

导读:作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潮流电商平台,得物一方面是年轻人和潮流文化的集中地,另一方面却也饱受争议。自2024年5月以来,不断有消费者反映在得物下单购买的商品在临近发货时间被平台单方面取消,且补偿措施仅为几张面额较小、无法叠加使用的优惠券,此举引发了大量消费者的不满。

作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潮流电商平台,得物一方面是年轻人和潮流文化的集中地,另一方面却也饱受争议。

自2024年5月以来,不断有消费者反映在得物下单购买的商品在临近发货时间被平台单方面取消,且补偿措施仅为几张面额较小、无法叠加使用的优惠券,此举引发了大量消费者的不满。

对于得物的这种处理方式,不少消费者表示难以理解。有消费认为,得物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取消订单,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也有消费者指出,得物所提供的补偿措施较为“鸡肋”,在订单被擅自取消后,虽然得物发放了多张3至5元不等的无门槛优惠券,但这些优惠券的使用门槛却至少为10元并且无法叠加使用,因而消费者无法通过优惠券直接购买到任何东西。

原名为“毒”的得物上线于2015年9月,主要帮助年轻人了解球鞋文化和潮流资讯,后来由于开创性地推出了“先鉴别,再发货”的交易新模式,对电商货品实现了“强中心化的平台监管”机制,很快受到了大量用户的追捧。

早期得物主要聚焦于球鞋二级市场,享受到流量红利的同时,也被冠上了“炒鞋”的标签。不过得物很快意识到如果只做潮鞋生意,很快就会遭遇增长瓶颈。于是从2020年1月开始,得物开始向“多品类潮流电商”转型,而标志性的事件便是抛弃了原有品牌“毒”,更名为“得物”,寓意为“得到美好事物”。

但转型并非易事。一方面,由于经济形势不稳定,消费者对于非必需品,尤其是潮玩这类“悦己行为”的支出愈发谨慎,导致潮玩市场的需求下滑;另一方面,由于得物采取的“个人闲置转让”模式,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正品与山寨混杂、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并且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监管机制。

现阶段,潮流电商行业已经走向深水区,发展速度放缓,在流量红利褪去之后,得物也不得不面临增长瓶颈等一系列问题。

难以摆脱“炒鞋”标签

自得物成立以来,“炒鞋”便一直如影随形。

尤其是“天价球鞋”事件曾令得物一举成名。2021年9月,话题#1599元球鞋最高炒到69999元#迅速冲至微博热搜榜第一名,当时该话题* 生了2.5亿次阅读,有超过1万人参与讨论。

事件的起因是一款名为“闪电倒钩”的球鞋上市后从原价1599元炒至20000元左右,在得物上,最高价达到69999元,溢价超过40倍。* 爆发后,得物紧急发布声明称,此次网传倒钩* 69999元为某卖家个人所设置出价,且该* 下并无买家成交。鉴于目前此商品* 仍存在波动,因此平台已做下架处理。

这一起“天价球鞋”事件甚至引来了监管部门的注意。201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表了一篇题为《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的文章,直指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 、非法* 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并且点名批评了10余家二手球鞋交易平台,得物赫然在列。

随后得物发布“鞋穿不炒”的声明,下架了平台的寄售功能,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严禁炒鞋行为。尽管如此,作为交易平台,得物始终难逃助推“炒鞋”之嫌,据报道,得物每卖出一双鞋,会在中间抽取五项费用,分别是技术* 、转账手续费、查验费、鉴别费和包装* 。这意味着,一款球鞋的* 越高,得物能够赚取的费用就越高,得物俨然成了披着“潮流文化”外衣的炒作工具。

“炒鞋”引发了巨大的* 危机,得物也意识到,强化服饰、箱包、美妆、3C数码、潮玩等其他潮流品类已刻不容缓。得物创始人杨冰也表示,“‘炒鞋’不会让公司得到持续的价值,持续的收益,但会面临越来越高的风险,只有真实需求才是可持续的。”

2021年以来,已有COACH、泡泡玛特、卡西欧等多个国内外品牌以及陈伟霆等明星在得物进行独家首发甚至专供。然而尴尬的是,在全力拓展潮流品类后,得物反而陷入新的危机,因为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商家不停推动产品* 疯涨,比如泡泡玛特与中国航天联名推出的MOLLY大娃月岩被炒到数万元* ,原价两百多元的玲娜贝儿在得物上可以实现* 翻10倍,此外很多潮玩溢价也都达到10倍至30倍。

乘着“炒鞋”的东风,得物迅速起势,并迎来了资本的青睐,但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得物成于“炒鞋”也败于“炒鞋”。得物不仅仅是一个潮流电商平台,更是一个具有社区属性的平台,通过打造独特的社区文化,得物想要走得远,社区是其绕不开的命题,也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

金融不是第二曲线

主营业务的发展前景难言乐观,得物不得不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6月,得物关联公司睹煜(上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用8亿元成本,拿下瀚华金控旗下四川瀚华* 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在后续更名佳物小贷,作为得物消费金融的运营主体。转让完成后,得物将拥有一张网络小贷牌照。

在此之前,得物就已经开始探索金融业务,比如消费分期业务“分期购”,最高授信50000元,仅限于用户在得物平台消费使用。该产品的合作方包括360数科、浦发银行、无锡锡商银行、顺丰速运、重庆富民银行等。除了消费分期业务,得物还推出了“得物·借钱”借款服务,该产品借款额度最高为20万元,年化率(单利)7.2%-24%,放款方由平安银行、宁波银行、马上消费、百信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和银行组成。

互联网企业布局金融业务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包括BAT、美团、滴滴、字节跳动、快手等均已经介入金融业务。

一位金融行业人士向DoNews表示,得物切入金融业务,一方面是用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与原有业务形成协同,提升用户粘性;另一方面金融业务的盈利性强,布局金融服务能够提升收入。

来自得物的数据显示,得物拥有超1亿注册用户,其中90后、00后用户占比高达88%。而金融业务更契合喜欢潮流,对超前消费和分期等接受度更高的年轻群体。

不过,得物入局金融业务,最不能回避的就是监管问题。

首先,得物存在的“二清”问题。目前消费者、商家在得物进行交易时,资金会直接进入到得物账户当中,然后商家再从得物上提取款项。虽然得物拥有一张* 牌照,但没有支付牌照,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客户资金就有被挪用的风险,这也是监管政策的红线。

其次,得物的用户群体是监管政策重点关注对象。为了防止平台向学生蛊惑* ,防止校园贷事件的再次发生,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 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 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 。

尽管得物与金融业务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并且得物在用户活跃度、用户消费能力等方面远比传统电商平台更具优势,但无法忽视的是,金融业务受到严格的监管和合规要求,很难成为得物第二增长曲线。

投诉不断痛失人心

除了“炒鞋”“炒作”等标签深入人心外,得物还频频因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售假、欺骗消费者等问题而一再陷入* 风波。

2020年6月,中消协公布6·18消费* 舆情分析报告:6月1-20日监测期内,有关得物* 达8735条,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 条款等问题,并列出三个典型案例,包括:“协商退货被索要89元鉴定费;存质量瑕疵,平台以优惠券的方式补偿,重新下单时,鞋子已涨价100元,而平台将责任推给第四方(生产商);鞋头歪,鉴定水平存在问题,可能售卖假货。”

2022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得物、小红书等在内的9家电商直播平台销售的婴幼儿服装、* 服装、服装配饰、鞋、箱包和床上用品等6类商品进行抽检,共涉及96个品牌的6类产品。结果显示,113批次样品中,有2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5%。其中,抽查不合格率最高的是得物平台,不合格率达50%。

在黑猫投诉上,以“得物”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投诉甚至超过了20万条,投诉原因包括涉嫌无正规手续私自取消订单、随便扣手续费、欺骗消费者等。

为什么得物越来越不受欢迎了?-第1张-国内资讯-重视网

图源:黑猫投诉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关于得物的投诉和吐槽同样不在少数,比如有消费者反映,从得物官网买到球鞋后换个日期再从得物* ,最终竟然显示鉴定无法通过。

对于得物而言,无论对商业化的追求有多迫切,都需要把平台责任和用户权益放在首要位置,毕竟建立口碑的过程难如登天,而毁掉口碑的过程却易如积木坍塌。

  • 内容声明:本站文章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本文于06-13由cqtvs繁花发布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83967781
  • 本文标题:为什么得物越来越不受欢迎了?
  • 本文地址:https://www.cqtvs.com/news/202406137487.html
上一篇: 美国制裁* 实体和个人 * 回应: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下一篇: 金硕珍被亲了!终于等到金硕珍退伍BTS退伍完成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为什么得物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个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