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倡导 政策跟进 老人认可 广东汕头澄海这样树立“爱融碧海”新风

繁花 12 08-01 海报

导读:羊城晚报记者 高焓“厚葬薄养”“入土为安”,这是不少家庭面对“身后事”的传统观念。自2000年以来,汕头市澄海区不断弘扬“生前厚养、归后薄葬”的理念,充分利用沿海区位优势,推行海葬等绿色环保的生态安葬方式,树立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并在2023年5月被确定为广东省新时代

羊城晚报记者 高焓

“厚葬薄养”“入土为安”,这是不少家庭面对“身后事”的传统观念。自2000年以来,汕头澄海区不断弘扬“生前厚养、归后薄葬”的理念,充分利用沿海区位优势,推行海葬等绿色环保的生态安葬方式,树立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并在2023年5月被确定为广东省新时代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当前,广东全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中提及要倡导丧事简办,遏制“厚葬薄养”等陈规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汕头市澄海区骨灰撒海数量超8.6万份,年均撒海率在55%以上。通过“由老人带动老人”、观念倡导、完善政策与设施等举措,殡葬新风已吹进当地百姓生活。

“厚养薄葬”几乎已成当地老人共识

外埔社区是澄海的一个涉农社区,设立社区20多年,当地人还是*惯称呼其为“我们村”。当地户籍人口约67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约24%,“厚养薄葬”几乎已成为当地老人的共识。“即使年轻人赚了钱、想为家中长辈买墓地,也往往会被村里的老一辈拒绝。”外埔社区老年人协会会长陈茂存说。

这是为何?陈茂存将此归结为观念和宗族凝聚力两个原因。

“老人们的观念都很开明。”陈茂存解释道,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不少人外出做生意,想法不拘泥于传统;另一方面,村里曾有个老码头,南来北往的人很多,大家已经*惯了吸收新观念。80多年前,村里成立了三个文化室代表不同姓氏的族人,由文化室的负责人来商讨村里事。20多年前社区成立时,文化室商讨订立了村规民约,推进丧事简办,有的家庭一天就能办完丧事。“在长辈在世时好好孝敬,才是子女真正的孝心。”他说。

陈茂存介绍,从2005年起,社区陆续建起六座祠堂,供奉逝者的牌位,各祠堂每年会举办三至六次不等的集中拜祭活动。“现在基本不用自己在家搞拜祭活动,这样更方便、更节约。”陈茂存说,墓园距离外埔较远,此前子孙每年清明和冬至都需要回乡扫墓;而祠堂就设在社区里,只要是外埔人,都能通过集中拜祭活动表达心意,或者等春节返乡时再来拜祭。“这样既为年轻人‘减负’,又能凝聚宗族的力量。”他说。

维持祠堂运转的经费从哪里来?乡贤捐助为大头,其次为老人捐赠。外埔社区党委委员黄晓燕介绍,如果老人想要过世之后在祠堂立牌位,需要缴纳1500元到3000元的费用,“不少老年人在生前就想到,办完‘身后事’,还要留一部分钱给祠堂,为祭祖,也为帮衬年轻人。”

这些捐赠承载着长辈对后辈的“照顾”之心。在外埔,每座祠堂都会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奖学、助学。黄晓燕告诉记者,学子从考取重点中学到攻读博士,祠堂都会给予奖学金,有困难的家庭也能到祠堂申领助学金。

打造海葬码头、海葬纪念园寄托哀思

近年来,外埔社区逝者的骨灰基本上由澄海区殡仪馆统一安排海葬。有居民的爷爷于1991年过世,“那时还是土葬,并为奶奶预留了位置。”2020年,90多岁的奶奶去世,她在生前选择了骨灰撒海。这位居民仍记得奶奶说过的话:“我在世时,你们都做得很好。等我过世了,就不给大家留下麻烦事。”

澄海为何要推行骨灰撒海?又如何能让人们接受看似“另类”的选择?

澄海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澄海人均耕地面积0.13亩,全区184个村(社区)中有一半以上没有山林地,自然资源十分紧缺。在客观因素的推动下,人们的观念也有了松动。“老是要讲究‘风水’什么的,我看这大海风最大,水最多,所以风水最好!”2005年有报道提及,澄海一位79岁的阿婆此前选择将老伴的骨灰撒入大海:既环保,又响应政府号召,还不用给子女后人添麻烦。在这位阿婆的影响下,有几户邻居在先人逝世后都选择了骨灰撒海的方式。

阿婆的做法不是个例。2002年澄海区骨灰撒海量为1844份,2007年为2351份,2008年后这一数据几乎每年都在3000份以上。

数据增长的背后,离不开澄海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与配套设施。

2013年,澄海在全省率先打造专门用于骨灰撒海的海葬码头,如今该码头已有两大一小共三个告别厅,还建有骨灰集中撒海临时存放点、登船栈道和沿海护栏等设施。2018年,澄海建造了一艘总造价150万元、长20米的海葬专用船,确保丧属出海安全。2019年,澄海祥安墓园建成22亩的海葬纪念园,包括海葬纪念碑、生命纪念墙“垂芳录”等,让丧属寄托哀思。此后,澄海又在全省率先出台骨灰海葬管理制度,并制订海葬活动标准化流程,推动骨灰海葬规范化发展。

经验 “由老人带动老人”

20多年间,外埔为何能推进丧事简办?在陈茂存看来,这离不开当地的文化积淀。“古码头、文化室,这些看似跟白事没有关系,但想法开明、遇事沟通等观念早已渗入外埔人的血脉,推进丧事简办容易了不少。”

黄晓燕将经验总结为“由老人带动老人”。1997年推进殡葬改革时,要将土葬改为火葬,就是由当地老年人协会牵头,先做好各个文化室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再由他们和更多的老人沟通。“年轻人去谈总会有代沟,请老年人和老年人谈才能更推心置腹。”黄晓燕说。

转变观念后,越来越多人愿意接受海葬。澄海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澄海,骨灰撒海有两种形式可供选择。丧属可租用专用船只出海撒放逝者骨灰,也可委托区殡仪馆集中出海撒放,区财政每年投入24万元,为群众提供免费服务,区殡仪馆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每周会出海撒放一至两次。“两种形式均提供全天候服务,并在出海停靠码头举行‘礼赞生命、告别先人’的简约仪式,提升服务质量。”这位负责人说。目前,澄海已连续三年在海葬码头举行“爱融碧海 向海而生”海葬公祭活动,累计超6000份骨灰通过该活动参加集体海葬。

  • 内容声明:本站文章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本文于08-01由繁花发布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83967781
  • 本文标题:观念倡导 政策跟进 老人认可 广东汕头澄海这样树立“爱融碧海”新风
  • 本文地址:https://www.cqtvs.com/gdxw/2024080119238.html
上一篇: 深圳深南大道背后的改革开放
下一篇: 王伟中走访慰问南部战区空军机关官兵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观念倡导 政策跟进 老人认可 广东汕头澄海这样树立“爱融碧海”新风”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个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