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百年,为什么这所军校仍与时代紧密相连?

cqtvs繁花 13 06-17 海报

导读:1924年6月16日,一所军校在位于广州的黄埔岛(长洲岛)上正式开学。当天,这座珠江之中不足9平方公里的小岛,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六百余名青年。谁都不会料到,日后会有数以十万计的革命军人和政治人物从该校走出,投身滚滚时代洪流。黄埔军校旧址。图源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军

1924年6月16日,一所军校在位于广州的黄埔岛(长洲岛)上正式开学。当天,这座珠江之中不足9平方公里的小岛,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六百余名青年。谁都不会料到,日后会有数以十万计的革命军人和政治人物从该校走出,投身滚滚时代洪流。

黄埔军校旧址。图源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军校的名字依从所在地,称为黄埔军校。正是在广东,黄埔军校由发轫趋于成熟,其影响后世的一系列精神和传统在此种下并生根发芽。

为什么当时地处偏僻的小小黄埔岛,有那么多人千里迢迢前来?“到黄埔去”为何会成为风靡一时的口号?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黄埔军校?黄埔百年之际,南方+对话黄埔军校史研究专家、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教授曾庆榴,回顾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审视这所军校的今与昔。

黄埔军校绝非单靠某人某党便能办成

南方+:对中共党史研究而言,1924年至1927年的黄埔军校史有什么特别之处?

曾庆榴:如果想要厘清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发展和活动情况,黄埔军校是绕不开的。

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曾说过,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四期共有500多名共产党员学生。什么概念?黄埔军校前四期累计培养4971人,中共党员占比近10%;同时段广东全省共有3700名党员,黄埔军校中的中共党员占比近14%。

还有一个数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前,当时全国的中共党员不足6万人,但在黄埔军校工作、学习过的共产党员达千人以上,仅能查到姓名者便有780多人(未含武汉等分校),约占全国党员的1.7%。

以上三个数字,均说明这一时期黄埔军校的共产党组织在整个中共党内的重要性。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和宋庆龄一起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图源新华网

南方+:如何理解和把握黄埔军校的整体性质?

曾庆榴: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而非某个人或党派所办的军校。尽管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较国民党组织小、人数少,但众多精英党员进入黄埔学习、授课,他们政治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在黄埔军校创办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联络、协调和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黄埔军校的创办也离不开共产国际与苏俄的援助。首先是武器。军校开学4个月后,第一批来自苏联的援助运抵广东,此后又运来数批武器弹药,成为黄埔军校办校、办学、组建教导团的重要倚仗。

其次是人。黄埔军校开学时,共有苏联教官24人,随后增长到40多人,他们大多为苏联红军的高级将领,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深度介入并主导了黄埔军校的教学和训练活动,有力地提升了该校军事教育的水平和档次。

黄埔军校军政并重,“文”的一面很出彩

黄埔军校学生宿舍复原场景。图源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南方+:很多将士只在黄埔入学训练了非常短的时间,从中却涌现出诸多名将,黄埔军校“速成”的秘诀是什么?

曾庆榴:黄埔军校创建于地方未靖、政局动荡、经济困顿之时,不可能按部就班搞正规化的军事教育,因此其办学特点体现为“浓缩”。

浓缩并不意味着授课内容的随意性,而是结合实际、“急用先学”。例如在平定广州商团叛乱时,战场是城市,黄埔师生便在战前针对性学习了巷战,随后便投入战斗。

其次是重视操场训练和野外演习,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开国上将、黄埔一期生周士第曾如此总结:“保定军校的优长是课堂,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优长是操场,黄埔军校的优长是战场。”

事实的确如此。军校创办后,历经平定商团、第一次东征、回师广州、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教官、职员、学生同上战场,在真枪实弹中不断磨炼。我认为这是黄埔军校能够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军事人才的重要原因。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周恩来。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南方+:黄埔军校在“武”的方面十分出彩,其“文”的一面有哪些建树?

曾庆榴:黄埔军校虽然“姓军”,但却是一所军事、政治并重的学校,并且“文”的一面很出彩,特别体现在由中共主导的政治教育上,这是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式军校的显著特征。

在我看来,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主要有三块:军校政治教育,目的是帮助军人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军队政治工作,通过设立党代表、政治部、党部,开展政治工作,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增强作战能力,是政治教育从课堂进入军营的一大跨越;战时政治工作,以协调战时军政关系、军民关系、友军关系为要旨,较军队政治工作更进一步。这一政治工作传统,也在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中得到全面继承和发扬。

从第四期开始,黄埔军校增设政治科,至第五期结束,共招生1000人,课程内容30%为军事,70%为政治,如曾中生、陶铸、谢晋元等均毕业于该科。政治科的教官学历背景颇高,教学计划也比较完善,一共包含26门课程,虽因战乱未能完全实现,但体系已经搭建。放眼当时中国的国民教育,无论是就读人数、课程设置还是师资团队,该校的政治教育都远远走在前面。

与此相关的,是黄埔军校对报刊和舆论工作的重视。《中国军人》《革命军》《黄埔潮》《黄埔日刊》……一校之内,报刊林立。就拿面向全国发行的《黄埔日刊》来说,日发行量达3、4万份。要知道,当时国内发行数较大的《申报》,每日也不过数万份。透过这些刊物报纸,便能看出黄埔军校的学术和理论水平。

回到黄埔军校为什么出人才这个问题,除战场磨炼外,政治教育同样功不可没,一“文”一“武”缺一不可。

黄埔军校仍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南方+:回望黄埔百年,您认为,黄埔军校留给中国、中国人的最大遗产是什么?

曾庆榴:我认为最大的遗产就是黄埔精神。黄埔精神是黄埔军人经过校内政治教育,加上战场历练升华而成。如何理解黄埔精神?在我看来有三个方面:爱国革命、团结、不怕牺牲,并且这三个方面要联系起来一体看待。

黄埔军校的学生有爱国情感,爱国革命的核心就是为统一中国、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主义;不怕牺牲是军人血性的体现,但如果不与爱国革命相联系,那么牺牲便是无谓的;团结指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投身爱国革命事业。

南方+:在您看来,黄埔军校在当下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座小岛是否仍与时代紧密相连?

曾庆榴:长期以来,黄埔军校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对促进两岸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些年,海峡两岸包括许多海外的黄埔后代联系到我,希望我利用手头材料,帮助他们追寻和还原祖辈的黄埔经历。正所谓天下黄埔是一家,他们以黄埔为纽带,构成了庞大的亲属网络,是促进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注意到,黄埔军校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除黄埔亲属外,还有无数个因兴趣和热爱投身其中的爱好者。我曾在数次调研途中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的资料储备和对军校的了解程度甚至不亚于专业人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黄埔军校的创办,与近代中国振军经武的潮流相一致,与历代强军、强国之梦的宗旨和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我想这便是黄埔军校历经百年,但仍然充满魅力的原因所在。

南方+记者 陈嵘伟

  • 内容声明:本站文章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本文于06-17由cqtvs繁花发布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83967781
  • 本文标题:历经百年,为什么这所军校仍与时代紧密相连?
  • 本文地址:https://www.cqtvs.com/gdxw/20240617841.html
上一篇: 102岁×2!再访广东最后两位黄埔老兵
下一篇: 布局“一心五向” 广州加速打造世界级铁路枢纽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历经百年,为什么这所军校仍与时代紧密相连?”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个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