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 志智双扶 三峡博物馆“重博扶贫印记”活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cqtvs繁花 30 06-13 海报

导读:9月8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教育员在巫溪县通城镇红路小学为学生讲解《走进三峡博物馆》展览。(资料图片)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华成(右一)走访贫困户为助力脱贫攻坚,3年来,三峡博物馆深入开展“重博扶贫印记”活动——统筹重庆市流动博物馆联盟赴30多个区县

文化扶贫 志智双扶 三峡博物馆“重博扶贫印记”活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第1张-重庆资讯-重视网

9月8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教育员在巫溪县通城镇红路小学为学生讲解《走进三峡博物馆》展览。(资料图片)

文化扶贫 志智双扶 三峡博物馆“重博扶贫印记”活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第2张-重庆资讯-重视网

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驻村* 刘华成(右一)走访贫困户

为助力脱贫攻坚,3年来,三峡博物馆深入开展“重博扶贫印记”活动——统筹重庆市流动博物馆联盟赴30多个区县(自治县)巡展4802场,让大山深处的孩子在乡镇上、校园里感受文物的魅力。该馆还通过派驻* 、开展文创扶贫等形式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文博力量。

3年巡展4802场

用传统文化浸润乡村孩子心灵

一座博物馆,能为脱贫攻坚做些什么?

三峡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池林介绍,2017年起,由办公室牵头,该馆多个部门深度参与到“重博扶贫印记”活动中来,主要对口帮扶巫溪县天元乡天元村,重点帮扶派驻* 刘华成所在的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此外,该馆也对酉阳县车田乡、巫山县双龙镇等地给予了一定帮扶。

在谋划和推进扶贫工作时,三峡博物馆将文化扶贫、志智双扶作为首要任务,立足馆藏资源优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困难群众激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帮扶手段中,巡展是开展范围最广、覆盖人数最多的一种形式。

“11月,我馆巡展队伍走进酉阳县浪坪乡、车田乡育才初级中学,秀山县隘口镇中心校,黔江区金溪镇中心校,为广大群众和师生送去了展览36场、教育活动23场。”三峡博物馆公众教育与服务部教育员吴婵说,11月,教育员们携“安第斯文明特展”等展览、VR体验设施、精品教育课程走到孩子们身边,深受孩子们喜爱。

巡展路途总是遥远而艰辛。“11月8日,我们从主城出发,花了近6个小时到达酉阳城区,又花了2个小时到达浪坪乡。”吴婵回忆,赴区县巡展途中,车辆行驶在山路时会小心翼翼,“滑坡等地质灾害和暴风雨等恶劣天气经常发生。”

教育员吴聖聪也是巡展的主要工作人员之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去年夏天,巡展车辆在山路上出现故障,“我们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中足足晒了半天。”即便如此,教育员们还是坚持用知识和热情感染着大山深处的孩子们。

巡展,要团结更多博物馆共同发力。池林介绍,三峡博物馆发起成立了“重庆市流动博物馆联盟”,已有44家文博单位加入,精品展览入库60余个。“* 理想高于天”“盛筵——写给孩子们的青铜器故事”等展览和“陌生的青铜器”课程以及VR体验、年画制作、“冬日针爱”爱心助暖活动等互动体验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据统计,3年来,三峡博物馆统筹重庆市流动博物馆联盟赴30多个区县(自治县)巡展4802场。“我们要把这种温暖继续传递下去,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文化。”吴婵说。

发挥馆藏和人才优势

为脱贫攻坚注入文博力量

前不久,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降雪了,放眼望去,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乡村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画卷。

“龙池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乡村旅游和青脆李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刘华成说,龙池村能取得今天的脱贫成就,与三峡博物馆的帮扶密不可分。

2019年,三峡博物馆选派* 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实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有农村生活经验的文物信息部副主任刘华成到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担任驻村* 。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有信心做好农村工作。”当时,刘华成对馆领导说。

刘华成还记得,2019年3月13日,天空飘着小雨,他正式抵达龙池村驻村工作。他走访时发现,龙池村村容村貌已有较大改观,但少量收入已经达到脱贫要求的贫困户担心“红利”被取消,从而不愿意脱贫,“我意识到,精神和思想领域的扶贫十分重要。”

在他看来,只有坚持思想引领,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才能改变这一现状。于是,他和村干部开始围绕为什么要开展扶贫工作、脱贫标准是什么、扶贫任务是什么等8个方面的内容,向群众广泛宣讲,取得显著成效。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三峡博物馆先后4次到通城镇开展精品展览巡展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2019年暑假,该馆还到龙池村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

“当时,三峡博物馆6名优秀讲解员为五六十名学生进行免费讲解培训,培训内容是巫溪历史文化。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这些学生能够大胆上台讲解了。”刘华成说,讲解汇报时,围观的家长大都目瞪口呆,“他们发现孩子原来有这么大的潜力。”

这一举措让当地学生从小即感受到家乡厚重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为了这个村庄更加美丽和富裕,三峡博物馆还付出了很多。例如,捐助7个大型垃圾箱体,解决垃圾存放问题;捐资维修村便民服务中心,添置新的办公设备;解决沟渠修建涵洞项目资金缺口问题,解除洪涝灾害问题。今年下半年猪瘟疫情严重,三峡博物馆又出资邀请畜牧专家到村里讲座,有力缓解了猪瘟疫情带来的影响。

三峡博物馆研究部也为脱贫攻坚贡献着智慧——巫溪县红三军旧址展览策划、石柱县中益乡蜜蜂博物馆展览策划、重庆市脱贫攻坚展览策划和内容设计、石柱县中益乡乡情馆策划和内容设计、石柱县中益乡“两不愁三保障”主题陈列馆展览咨询论证……一个个展览凝结着他们的心血,为脱贫攻坚事业鼓与呼。

深度开展文创扶贫

让被动“输血”变主动“造血”

除了重庆市流动博物馆联盟,还有一个联盟为脱贫攻坚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7月,由三峡博物馆发起的“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如今联盟成员已达15家。联盟重点聚焦三峡IP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文创产品研发、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方面走联合开发之路。今年,三峡博物馆就联合联盟成员单位云阳博物馆等,打造“云游博礼”区域文创品牌,发挥文化为旅游赋能的积极作用。

三峡博物馆文创与合作部设计师刘念介绍,去年春节期间,三峡博物馆还在博物馆卖场为巫溪县天元乡提供文创扶贫展销平台,销售产自天元乡的川味香肠、猪蹄、萝卜干等原生态土特产品,“这既推广了天元乡的土特产,又让博物馆更有年味,可谓一举双得。”博物馆还在文创销售区设置了鲁渝共建非遗扶贫工坊产品展销专区,推介、展销非遗扶贫工坊产品。

文创扶贫,要注重让被动“输血”变主动“造血”。巫溪县天元乡开设了宁河绣娘就业扶贫车间,为当地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三峡博物馆得知这一情况后,将“秦良玉龙凤袍”等文物IP资源免费提供给该扶贫车间使用,为当地非遗活化传承与扶贫工作锦上添花。

此外,三峡博物馆还联合四川美术学院启动大宁河流域“文化IP+农产品”扶贫开发项目,利用博物馆文物资源提升巫山、巫溪农产品文化价值,对大宁河流域“文化IP+农产品”进行整合创新设计,探索“博物馆+金融+高校”合作模式,利用文物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 陆丰 图片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提供

  • 内容声明:本站文章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本文于06-13由cqtvs繁花发布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83967781
  • 本文标题:文化扶贫 志智双扶 三峡博物馆“重博扶贫印记”活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 本文地址:https://www.cqtvs.com/chongqing/2024061311400.html
上一篇: 东西协作鲁渝携手 精心书写教育扶贫“奉节答卷”
下一篇: 着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论学* 贯彻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文化扶贫 志智双扶 三峡博物馆“重博扶贫印记”活动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个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