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 43亿,罚款4588万!药圈“打假”进入深水区

玫瑰 13 08-22 海报

导读: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中药企业,8年来虚开中药材收购发票金额达43亿元。医药行业又一虚开发票的重灾区,暴露于台前。近日,“信用中国”网站公布了一则处罚文书: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套用个人身份信息,在2015年9月至2022年里开具品目为中草药材的农产品收购发票4.4万份,金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中药企业,8年来虚开中药材收购* 金额达43亿元。医药行业又一虚开* 的重灾区,暴露于台前。

近日,“信用中国”网站公布了一则处罚文书: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套用* 信息,在2015年9月至2022年里开具品目为中草药材的农产品收购* 4.4万份,金额合计43亿元,少缴税款2980余万元,还存在部分销售未* 在“待处理财产损益”挂账问题。最终,该企业被* 局稽查并罚款4588万元。

来源:信用中国官网

虚开* 在业内并非新鲜事,通过原料药购销环节等高开、虚开情况等已不稀奇,但因虚开采购中草药材被处罚,并且倒查十年、涉案金额达四十多亿的公开案例,并不多见。

中药材属于农产品,多年来农产品收购* 具有“自开自抵”的特点,叠加管控薄弱,这一环节虚开* 抵扣税款的行为一直以来是监控的难点。

自去年来,随着多部门发挥联合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作用的加强,医疗反腐风暴中针对药企购销等重点环节的严查,以及医药行业* 稽查工作愈发精细严密,越来越多类型的虚开* 案被公开。行业剜“暗疮”、终结“黑洞”的力量,现在几乎是穿透式的。

套用个人信息虚开* 43亿

2015年9月至2022年,贵州健兴药业以7人为销售方开具品目为中草药材的农产品收购* 44616份,金额合计43亿元,但这7人从未种植有关中药材,该公司也从未向此7人收购任何农产品,此7人不是该公司真实的农产品收购个人。通过套用7人身份信息,该公司开具* 。

根据20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管理办法》,按照“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 ”的规定,健兴药业开具了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农产品收购* 的行为,属于虚开* 。

自2018年9月1日起,健兴药业农产品* 进项税额实行核定扣除,不再依据农产品收购* 申报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暂行条例》,“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取得的* 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 * 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但该公司以虚开* 申报抵扣* 进项税额,造成少缴税款,少缴* 达2980余万元。

另外,该公司还存在少计收入,少缴* 的违法事实。资料显示,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31日,健兴药业部分销售货物未* ,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挂账核算,未确认销售收入。

健兴药业成立于1996年,是贵州省现代中药产业的骨干企业,现有合剂、颗粒剂、胶囊剂、凝胶剂、滴丸(含中药提取)5个剂型,12个中成药品种,如醒脾养儿颗粒、醒脾胶囊、肺力咳合剂、肺力咳胶囊等,其中11个为独家品种,含1个国家基药目录品种,5个国家医保目录品种。另外,健兴药业设有20条GMP生产线,主要从事各类剂型的中成药及民族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多年来,健兴药业官网都强调自己是所在区域工业企业纳税排名第一名。

类似的案例,在去年也有一起。

去年7月,* 部门在* 某社会保障项目中,发现某医药公司虚构中药材收购业务,虚开农产品收购* 16.8亿用于抵扣进项税额,同时还勾结其他医药公司,在没有真实业务情况下,通过循环* 的方式为其他医药公司虚开近1.5亿的* 专用*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药产业链上游这一端,出现了这一漏洞?

“自开自抵”模式下钻“漏洞”

中药材属于农产品,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医药公司,在业务经营中会从农户手中收购中药材,正常的逻辑是,农户开* 给医药公司,但在实践中,农户个人,是很难开具* 的。

根据《* 暂行条例》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保证* 链条抵扣完整性,避免采购农产品的企业承担过多的* 负,国内税收政策规定农产品收购企业可以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 ,开具* 后,在企业申报* 时,可以自行抵扣税款。

这就赋予了开具农产品收购* 拥有一大特点:自行开具、自行申报、自行抵扣。

但一个不能忽略的背景是,中药材产业结构是极其复杂的,供应链也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并涉及农户、企业、分销商等多方参与者,这为虚开* 提供了掩饰违规行为的手段,也让监管难度陡增,且监管成本较高。因此,多年来,* 机关对于农产品收购* 仅仅进行形式上的审核,基于监管力度不够、管控薄弱等原因,虚开* 抵扣税款的行为屡屡出现,并难以控制。

一些企业通过编造农户信息、数量等内容制造虚假收购农产品假象,并为其开具虚假农产品收购* 提供证明。于是就产生了生产企业在收购中药材过程中,存在套用虚假的身份信息、虚开* 的情况。

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其中的漏洞,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为下游企业虚开农产品收购* 。业内一些下游企业与上游企业串通联手虚构虚假交易,让上游企业为自己虚开* ,或是通过伪造农户信息等一系列材料虚开农产品收购* 抵扣进项税额。

虚开中药材等农产品收购* ,给企业、行业和产业的影响颇大。最明显的,一个是* 行为通过伪造或篡改购销信息,直接* 了中药材产业链的稳定性;一个是可能会导致相关联的种植户、加工企业和分销商陷入困境,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不确定性;再一个是,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市场公平竞争。

不过,近两年,多部门发挥联合打击工作机制作用,对虚开骗税等涉税违法犯罪重拳出击、严肃查处,跨度之长,力度之大。对应地,* 部门加强了农产品收购* 的实质性审核。这一点,从贵州健兴药业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中能看出:依据公司基础资料;各年度纳税申报表;相关人员询问笔录与情况说明;农产品收购* 清单;农产品收购相关账簿资料复印件;农产品收购* 已抵扣证明,通过这些方式,精细化地核实* 真实性。

告别“作假”时代

回到医药产业语境,从年初天华医药案,5月重庆某私立医院涉嫌骗取国家医保基金案,6月乌兰浩特市* 局侦破医药领域金额达50亿元的虚开* * 案,贵州* 通报价税合计12.3亿余元的医药行业虚开* 案,再到贵州健兴药业,今年以来,医药产业虚开* 打击工作的精细严密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虚开* * 一直是医药供销领域的“顽疾”。“两票制”* 推进后,由于医药购销领域利益分配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医药企业长期依赖医药代表推销药品,回扣、公关费、代表佣金等隐性成本依然有入账需求,于是医药企业转而采取“高开模式”,其虚开* 以套取资金的行为,从流通环节悄然向生产环节转移,且衍生出了多种新兴业态组织。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 部、* 、* 署、* 、医保局、药监局等14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指出,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力度,紧盯项目招采、目录编制、* 确定、项目申请、新药申报、回款结算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医药领域风险,聚焦虚开* 、虚假交易、虚设活动等形式违规套取资金用于实施不法行为,保持打击高压态势。

这彰显了医药行业* 稽查工作将日趋精细严密,更预示着医药学术服务推广企业将迎来更为严格规范的新时代。

当前,医药行业的监管正逐步穿透表面的资金、* 、合同,直接审视业务流是否规范、交易主体是否明确。

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医药行业的监管已经贯穿全链条,反垄断、* 彻查、上市严管、采购合规、医保局持续出招终结* 控药价黑洞……多部门正齐齐发力,多管齐下,把医药行业全链条中每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都卡住、管住。这形同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让在行业中者,难有作假空间,让做“假”无所遁形,彻底告别“作假”时代。

与此同时,另一条线在相互交织并行:

* 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以推动创新药的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以促进创新药在研发、审批、使用和支付等关键环节的突破发展。

真创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是产业追求的“真”,也是打击一切“假”、驱逐劣币的初衷。但在求真打假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一段时期的缓冲与过渡。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仅增长了2%。产业增速,在放缓,这是令产业人士焦虑的地方所在。

但只有穿越了这一前所未有的产业状态,历经阵痛,才能真正实现从“大”到“强”。

当然,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体感最难受的,自然是医药产业的参与者们。

  • 内容声明:本站文章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本文于08-22由玫瑰发布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83967781
  • 本文标题:虚开* 43亿,罚款4588万!药圈“打假”进入深水区
  • 本文地址:https://www.cqtvs.com/caijing/2024082290937.html
上一篇: 上半年无糖茶飙增后,宗馥莉又打出一张“王牌”
下一篇: “三问”白酒消费税*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虚开* 43亿,罚款4588万!药圈“打假”进入深水区”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个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