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央企下场兜底,城市更新有戏

繁花 17 08-10 海报

导读:图源网络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各地纷纷吹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号角,驱动经济向新的质态跃升。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也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全新视野以及更高要求。怎样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城市更新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近期,在“城市再生

图源网络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各地纷纷吹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号角,驱动经济向新的质态跃升。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也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全新视野以及更高要求。怎样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城市更新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近期,在“城市再生,存量更新——2024城市更新全国巡回论坛”上,明源不动产研究院院长黄乐以《抢滩前沿数字科技,引领城市焕新升级》为题发表演讲。明源君梳理了几个重要观点,供大家参考。

城市更新或将发生三大变化

城市更新的实质,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新布局、土地资源的重新开发、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和区域功能的重新塑造。

未来城市更新或将发生几大变化:

变化一:从高盈利转为关照民生

城市更新以前的特点是高盈利性,但接下来,城市更新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关照民生需求。前段时间,* 在重庆考察看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 村社区居民时也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几年,很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开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时候,通常是把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并列在一起说。

与此同时,城市更新领域的实施主体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主导力量。因为民营企业很多时候没有利润就不做,而国资国企更讲* 讲担当,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变化二:城市更新与保障房业务紧密挂钩

接下来还有很多地方,可能整个片区统筹下来之后,它会跟保障房的很多业务会紧密挂钩。

比如很多市区两级国企,除了作为城市更新的实施主体,有可能还是区保障房的实施主体。当然很多地方不一样,比如深圳、广州、南京等城市,都有设立安居集团。

但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分到各个区去接任务的。比如武汉的东湖高新区,它自己本身要做城中村改造,要做城市更新,同时也要建保障房。

变化三:从开发逻辑变成运营管理逻辑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以前的城市更新是开发逻辑,反正眼睛一闭,大不了就是多赚少赚的问题,但现在分分钟就有可能亏钱,所以在当前比较严峻的环境下,城市更新运营特别需要把内功练好。

因为利润越薄的业务,实际上对于企业管理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在好几年前,长租公寓联合办公特别火的时候,一大批民营企业疯狂涌入,但因为联合办公场地本身利润非常薄,尤其做二房东模式本身就赚很小的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管理成本控下来,而不是像以前做开发一样,大账小账多少都能赚。

城市更新不一定是蓝海,进入需谨慎

再说第二个话题,城市更新的模式。按城市特色可以划分三类城市,不同城市城市更新模式各有侧重。

第一类像北京、西安、南京、洛阳这种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几朝古都,这种城市有大量的文物保护,所以不可能有太多建设类的更新,都是修复类的更新,要非常精细。

比如北京侧重有机更新,微改造,它整个城市规划是减量规划,发展的导向是往非首都功能疏解导向,然后因为里面有大量的文物保护历史建筑,所以北京的城市更新特别强调有纪念性,严禁大拆大建,而且完全是政府主导,强化区级统筹,凸显国企担当。说白了,这个事民营企业一算账都不赚钱,只能是国有企业来做。

第二类是经济发展不错,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比如说像广州、上海、成都、杭州这种。比如广州在讲城市更新的时候,提的叫加强城脉文脉商脉保护传承,擦亮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比如上海探索城市更新就由来已久,它也是非常典型的由政府主导,而且是成片统筹,市场化运作遴选主体,但是上海城市更新它重要的实施主体基本上是由市一级的人民政府指定,比如上海地产、上海城投。

虽然实施主体都是国有企业,但是它会市场化运作,会找很多市场化的专业机构来做,这也是上海比较创新和灵活的地方。

因为国企在做这个事的时候,它的市场化机制和灵活度不够,所以他们会进行混合所有制* ,比如上海著名的愚园路改造等,基本上都是与那些市场化机构进行合作。

第三类就是深圳、厦门这样的特区,因为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所以基本上是甩开膀子干。

比如深圳更多是拆建类,城市更新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在建章立制方面,是值得全国学*的,所以为什么我们经常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增值服务,就是给政府去做建言献策,去给政府去落地城市更新实施细则。

比如有很多地方不知道城市更新应该怎么推,需要匹配哪些政策,包括整个过程中如何做到合法合规。那深圳就提供了非常好的模本。

之前深圳就* 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是全国首部城市更新地方立法。另外,深圳还专门成立了城市更新行业调解中心,城市更新单元还有行政调解委员会,这些都是全国首例,其他地方没有。

当然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不要认为城市更新就是一片蓝海,有多少万亿的市场。

城市更新的市场空间很大,但是它的政策成熟度和市场化放大的逻辑,目前来看还没有那么成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能力的能够闷闷声发大财,没有能力或者没有经验的一脚踩进来有可能要陷进去。

做好城市更新,要具备五大能力

前面讲到做城市更新要具有资产运营逻辑,注重长期运营和长期效益回报。所以这也给现在的城市更新* ,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一要有研判和* 能力。

实际上现在房地产也好,产业也好,城市更新也好,到了新时代之后,一定要有三个核心能力。

一是投资研判能力,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市场化经营为导向,推行算账经营。我们建议国企要敢于适度合理的与政府博弈,如果账算不平,要敢跟政府去提条件。

二是产研能力,也就是企业的产品研发能不能匹配这一批城市更新未来居民的需求。

三是科研能力,企业能不能对你的客户进行深入研究,不管是to c的个人客户,村民还是to b的企业客户。

在未来的房地产新模式中,不管做哪个行当,这三个核心能力都是需要的。

第二要有投融资算账能力。

前面的铺垫,也谈到投融资和算账何其重要。那这里就主要讲下专项借款怎样才能拿到,钱来了之后该怎么用。

专项借款,主要就是在国开行和农行,关键是怎么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拿到。

第一,项目必须提前想好盈利方案,比如哪些地方成本高,哪些成本要支付,哪些地方能赚钱,这个一定要非常清楚。

城市更新特别是在现在有机更新的情况下,都有哪些成本要支付?说白了就是4大项成本,前期费用成本,* 成本,政策核定的附件成本,包括政策外的一些其他成本。这4项成本落到每个地方可能又不一样。

在* 成本过程中,又分为好几类,比如说土地出让金的核准和改造成本,还有相应的一些其他费用,所以一个项目的好坏,原来的历史条件很重要。比如某城市更新片区大部分都是村民,历史包袱重,拆起来也很痛苦。

收益有哪些收益?以前主要看一二级土地联动产生的土地价差,现在没有了。

那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恰恰是以前被企业忽略的一块,比如做旧村旧厂的改造过程中,有很多原来叫公共设施的一些资产,能不能把它转成市场化经营。

第三要有生态统筹能力。

目前看到的大部分案例还是政府主导,国企作为实施主体,然后来推动村里或者街区一起来合作。在中国,单靠老百姓自发做零星改造,可能性会有,但是肯定不能成为主流,因为在美国任何地方它都有社区委员会,但在中国其实有几个不同的利益方,比如社区委员会,金融者,房屋* ,专业咨询机构等等。

第四要有资产管理能力。

城市更新除了前面的增量开发建设销售之外,会剩下大量的物业微更新微改造。这时候你会发现这些物业很多都是持有型的,怎么做起来?这就涉及到资产划拨和资产管理。

因为国资国企很多时候不是说账面货值卖掉了,就赚到钱了,而是这些资产投入进去,资产得以保值增值了,它也是理财收入。

第五是新质生产力赋能。

底层逻辑实际是用科技创新来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而在科技创新这个维度,明源作为数字化厂商,也会有自己的理解。

前面讲过,城市更新一定要算明白账,如果不在这个过程中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有效管控的话,动不动就会亏损,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数字化技术贯穿于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土地整备、投资测算、改造建设、销售、运营服务全价值链,助力城市更新全周期业务提质增效,比如项目建设阶段,构建数字项管中心,实现全过程可视化,重点建设项目“挂图作战”。

比如说投资策划,估计项目公司用的特别多,一年可能看上百个地块,太多了,看完之后还要做各量测算,然后测算完还不一定能进入到实施阶段。

如果这时候你拥有一套数字化工具,会发现大量前端的历史工作将全部改变。比如前端录入土地信息、装备指标,容积率,各种税,以及改造成本,然后用* 建测算模型,一旦过程中条件变了,直接测算就行了,这样你上投决会的时候就有了数据依据。

  • 内容声明:本站文章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本文于08-10由繁花发布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83967781
  • 本文标题:国央企下场兜底,城市更新有戏
  • 本文地址:https://www.cqtvs.com/caijing/2024081087580.html
上一篇: 跨国药企最新业绩比拼!强生、辉瑞、AZ、诺和诺德...
下一篇: 今天,联合利华任命陈戈为中国市场新高管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国央企下场兜底,城市更新有戏”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个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