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迎首个人事任命!拜耳这次大调整有什么不一样?

wuyouhua 16 07-18 海报

导读:在这场裁员潮中,拜耳的调整尤为引人注目。日前,据媒体报道,拜耳制药部门全球商业化负责人罗斯表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公司就将基本完成“制药商业团队”的裁员,这比公司整体裁员计划还要早了一年。早在2024年1月,拜耳就公布了“Dynamic Shared Ownership”(DSO)新运营模

在这场裁员潮中,拜耳的调整尤为引人注目。日前,据媒体报道,拜耳制药部门全球商业化负责人罗斯表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公司就将基本完成“制药商业团队”的裁员,这比公司整体裁员计划还要早了一年。

早在2024年1月,拜耳就公布了“Dynamic Shared Ownership”(DSO)新运营模式计划,但彼时并未提供裁员计划的具体数量。在这份公告中,拜耳特别强调了2026年底前不会强制裁员,将给员工提供依据年龄划分的遣散费、必要的时间和其他保障,工作保障协议会延长至2026年12月30日。裁员计划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迅速实施,最迟于2025年底完成。

如今来看,拜耳正在加速完成这项工作。事实上,拜耳并不是唯一一家进行大裁员的药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上半年,国际医药企业就累计进行了111次裁员活动,这一数字已超过2023年全年200次裁员的一半,预计导致超过1.5万名员工失业。

今年以来,跨国药企的裁员仍在继续。除拜耳外,赛诺菲也进行了较大规模重组调整,为响应“Play to Win”战略,不仅推出了管线优先级调整和成本削减计划,还释放了分拆消费者保健业务的信号,涉及多次裁员。此外,诺华、辉瑞、BMS、武田等也在上半年也进行了多次裁员。

2024年,制药行业步入了一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时期。对此,业内认为,近期各大药企裁员消息频出,从侧面说明了跨国药企正在经历新一轮转型阵痛期,跨国药企为了应对更多挑战,相应的业务调整也在变得越加频繁,与此同时裁员也就成为常态。

“瘦身”计划提速,中国区迎首个人事任命

近一年以来,与拜耳* 出现的关键词中,“人事变动”或许能排得上榜首。5月14日,拜耳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宣布在销售额略有下降的情况下裁员1500人,其中大部分是管理职位。截至2024年3月底,拜耳员工已不足98200人,同比下降3.5%。

裁员是拜耳DSO新运营模式计划的结果,该模式是在今年年初由拜耳首席执行官Bill Anderson提出,目的是减少层层分级、部门间相对* 、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DSO运营模式下,拜耳此次披露的裁员进展不算小。早在2024年3月,拜耳就精简了其高管团队,取消制药部门领导团队中的6个席位,高管数量从以前的14个职位减少到现在的8个。值得注意的是,拜耳的重组与转型决心坚定不移,并已展现出向全球其他地区扩展的明显趋势。

据业内消息,拜耳中国区也有望引入DSO运营模式,相关调整自2024年6月启动,预计在9月底逐步公布各业务部门及各层级人员的选拔结果。届时,拜耳中国也定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式的“瘦身”。《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记者日前就DSO模式在中国市场的预期调整情况咨询拜耳中国方面,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不过,DSO运营模式的转型似乎已经在中国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有报道称,7月16日,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向员工宣布了全新的运营模式下首个人事任命:拜耳现任处方药南中国总经理杨灏将就任新架构下的核心产品业务总经理,自8月1日起生效,工作地点在上海,直接汇报于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业内认为,这是拜耳中国在新运营模式下,对核心产品业务领导力量的加强和优化。

行业观点认为,拜耳下定决心重组组织架构的主要原因或在于其新药市场进展无法弥补因重要产品专利到期而损失的数十亿销售额。据了解,Xarelto(Rivaroxaban)抗凝剂由拜耳和强生旗下强生创新制药联合开发,仅在美国就已被开出超过8000万次处方。2022年,该药是拜耳最畅销的拳头产品,为企业带来了价值45.16亿欧元的收入。然而,业界预计拜耳将在2026年失去Xarelto的市场独占权。

财报显示,拜耳2023年营收476.37亿欧元,同比下滑6.1%;研发投入53.71亿欧元,同比下滑18.3%;目前,拜耳集团共有三个事业部,即处方药、健康消费品、作物科学。其中,作物科学事业部销售额下降3.7%,为232.7亿欧元;处方药事业部销售额同比持平,为180.81亿欧元;健康消费品事业部销售额增长6.3%,达60.27亿欧元。

此外,拜耳在2023年财报中披露,目前公司共有99723名员工,与2022年相比减少1646人,基本是市场和营销(Marketing&distribution)方面的员工,主要以亚太地区减员最多。

过去一年,拜耳的股价整体呈下降趋势。面对停滞的业绩增长和疲软的收入前景,拜耳的* 已是箭在弦上。

据了解,在推行DSO全新运营模式的过程中,目前拜耳已经组建了专注于产品商业化的新团队,并将重点放在了前列腺癌药物达罗他胺(Darolutamide)和更年期药物elinzanetant上。

当前,拜耳正试图通过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Ⅲ期试验来扩大达罗他胺的覆盖范围,该研究已于6月7日初步完成。有分析师预测,达罗他胺的峰值销售额每年将超过30亿欧元。拜耳表示,在DSO模式下该药递表流程少了大约80张材料。此外,被拜耳视为潜在“重磅* ”药物的elinzanetant,也将破除原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患者营销。

业内认为,拜耳正在积极寻求在制药领域的新增长点,并希望能够通过新模式加速新药的商业化进程来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然而,拜耳这一转型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市场接受度、竞争环境以及公司对新运营模式的适应和执行能力。

降本提质增效,大型MNC轮番裁员

2024年以来,MNC全球“裁员潮”正在逐步蔓延,从高管到基层,都在直面这场“风暴”。

Fierce Biotech发布的2024年生物制药企业裁员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024年已有超过70家生物技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裁员。而在MNC的队伍中,除了拜耳以外,诺华、辉瑞、BMS、武田等皆有裁员行动或相关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波裁员涉及范围并不局限于商业化、运营等团队,研发人员、中高管理层也在其中。

财报显示,BMS在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达到119亿美元。其中,贫血新药Reblozyl和PD-1/LAG-3双免疫疗法Opdualag的增幅分别为72%和76%,分别达到3.54亿美元和2.06亿美元;PD-1* Oppo的收入下降了6%,为21亿美元。BMS在公布该季报时表示,要进行组织管理结构重组,优化产品管线。

5月9日,武田制药在2023财年业绩报告中提到多款产品遭遇专利悬崖。为了缓解经营压力,武田计划简化其员工组织方式,拿出约9亿美元进行重组,并精简其药物管线,明确放弃开发TAK573、TAK981以及CAR-NK疗法TAK007的血液肿瘤适应症。此外,武田还披露,即将关闭圣迭戈研究中心,可能涉及340名员工。

4月9日,诺华对外表示,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组合和先进技术平台的价值,诺华计划在未来2-3年内重组其全球研发团队,将团队成员缩减1%~2%。该举措将在瑞士总部削减约440个开发职位,并在美国削减多达240个职位。无独有偶,赛诺菲也在今年进行了5次裁员,计划通过该措施从2024年到2025年底节省20亿欧元成本。

进入2024年,辉瑞已经宣布多次裁员计划。1月4日,辉瑞宣布其位于纽约Pearl River的* 研发基地将裁员285人,预计于3月25日完成;1月29日,辉瑞又宣布裁员计划,涉及其旧金山研发中心的52名员工。5月22日,辉瑞在一份公告中宣布:将启动一项持续多年的成本削减计划,内容涵盖提升运营效率、改善工作结构、增强产品组合等方面。该计划将分多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侧重于提升运营效率,目标是到2027年底节省15亿美元,预计于2025年开始体现。

当前,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全球生物医药企业融资困难。面对市场挑战,为保证现金流,密集裁员、砍管线、停临床试验正成为常态,但为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增长点也成为各家药企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对此,有业内人士强调,跨国药企通过裁员或精简产品管线等举措,短期内可以作为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手段。长期而言,药企仍然是需要依靠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来实现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

  • 内容声明:本站文章均由用户自行发布,本文于07-18由wuyouhua发布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83967781
  • 本文标题:中国区迎首个人事任命!拜耳这次大调整有什么不一样?
  • 本文地址:https://www.cqtvs.com/caijing/2024071879507.html
上一篇: 当“杀疯了”的东方树叶飙向200亿,三得利终于坐不住了!
下一篇: 业绩连年下降、债务承压、官司缠身,民生教育负重前行
相关文章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中国区迎首个人事任命!拜耳这次大调整有什么不一样?”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个
返回顶部小火箭